杨喜:乐趣无穷的草根创业妹

中国林业网 http://www.forestry.gov.cn/2015-12-23来源:花协
【字体: 打印本页

    五六年前的每个冬天,在云南一些大花蕙兰生产基地,一不小心便遇见一个拿着笔记本记录着大花蕙兰品种、产量、规格等情况的时尚女孩,而在广州花市,时常也有她忙碌的身影。而今,是笔者拿着笔记本,在位于抚仙湖东岸的贫瘠坡地,约见了当年的女孩,学习其种植技术,聆听她的创业梦。这位女孩就是晶喜庄园的主人,80末的杨喜。她自称草根创业妹。


    “我有今天,是因大花蕙兰,回家乡开建大花蕙兰主题庄园,也是因为大花蕙兰。大约10年前,自己什么都不懂,就去了广州做大花蕙兰销售,现在回来,种植大花蕙兰已有2年时间,准备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花蕙兰种植园。”电话里,杨喜大概介绍了她的经历和想法。



杨喜近照

    驱车经过幽静的抚仙湖东岸,可见青石与红土地相映成趣,斜坡地里的枯萎玉米杆上挂着稀疏的玉米叶,毫无遮拦地拥抱着抚仙湖的微暖海风。晶喜庄园就建于这一带瘦脊的红土地上, 中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抚仙湖东岸,背靠大黑山。如不是主人邀请参观,就连业内行家,也难知这里种有近万盆的优质大花蕙兰。主任带领笔者一行从一道小门进入,在一群可爱小狗们的相伴下,抬眼看到的是基地无钢架大棚,全为简易水泥骨架大棚。据说11月之前的很长时段,这些大棚上方仅有遮阴网,远远看去,给人的感觉就是种葡萄的“节奏”!恰巧,占地30亩的这个庄园,也种有葡萄。这样的种植设施,就是大花蕙兰生产的革命,改写了简易大棚不能生产优质大花蕙兰的论调,传统种植模式在这里被颠覆了。其实,云南的大花蕙兰生产一直在不断创新,已初步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种植技术体系。晶喜庄园的大花蕙兰生产管理技术还是属“另类”。

水泥骨架棚外一瞥

    “精细呵护,恰当控制光温水肥,加之较好的气候条件,小规模生产优质产品并不难。”这是包括杨喜在内,很多草根种植者对如何管理大花蕙兰的总结,听上去简单,实则不易,哪个时段浇水,哪个时段拉开棚膜或遮阴网,哪个时段需要保温,每个年龄段的植株情况怎样,等等这些都胸有成竹。一天24小时,管理者就像一个母亲,时时刻刻关注、关爱着自己的孩子。干净的叶片,健壮的植株,饱满的花蕾,见证着主人付出的辛勤,对花的感情。说起大花蕙兰品种,杨喜如数家珍,红的是“红霞”、带叶艺是“青龙”……




水泥骨架棚内一角


杨喜在查看兰花长势

    杨喜是一个有生活乐趣的女孩子,喜爱花草,热爱大自然。路边休息,她会随手捡一枯枝,或藤条,或松果,或石头。种花是辛苦的,但到了晶喜庄园的小屋后,感觉种花却是乐趣无穷的。客厅,茶室,再到她自己的卧室,甚至在大棚的一角,都充满艺术感。可爱的、搞怪的、创新的图画贴满小屋的墙壁,各类土陶、瓦罐、玻璃器皿、吉他,以及枯枝、藤木、石头与兰花搭配,满是灵气或萌态的花艺作品,扎实让人意外。


杨喜的艺术墙
 
    “今后,我准备组建潜力团队,通过众筹,发挥万众创新的能动性,吸引有志之士一同创业,把这里建设成集花卉、瓜果、蔬菜种植,兼备摄影、旅游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花果山,营造一个慢生活的赏花体验基地。”作为草根创业者的杨喜,给人们的将是一个个的意外惊喜。“面朝湖水,春暖花开;景田相依,农旅相生;农产主意,裸心方物。”这是主人对庄园的描述和愿景。


杨喜(左一)与客人交流

(陆继亮 文并摄影)